您的当前位置:鼻咽囊肿 > 患病影响 > 中国神经外科颅底内镜临床应用技术专家共识
中国神经外科颅底内镜临床应用技术专家共识
3.经鼻腔一蝶窦一筛板入路:主要用于嗅沟脑膜瘤、侵犯前颅底脊索瘤等前颅底病变的切除。鼻腔及鼻窦操作大部同经鼻腔一蝶窦入路,不同之处如下:(1)切除双侧上、中鼻甲,行右侧鼻中隔带蒂黏膜瓣用于颅底重建。(2)切除附着于前颅底的鼻中隔上半部分(从额窦到蝶窦下壁),向前切除全部前、中、后组筛窦气房,向两侧磨除筛窦气房到纸样板。形成前方到额窦,后方到斜坡凹陷,两侧到纸样板(眼眶内壁)、中间是筛板、筛顶、蝶骨平台、鞍结节、鞍底的前颅底手术通道。(3)磨除蝶骨平台、鞍结节、残余筛窦气房、筛板、筛顶骨质,去除鸡冠骨质。磨除部分眼眶内侧壁骨质以增加两侧牵拉范围和手术空间。电凝切断筛前、后动脉。显露前方到额窦,后方到鞍底前方,两侧到眼眶内壁的前颅底硬膜区域。剪开硬膜,处理病变。
4.经鼻腔一蝶窦一斜坡入路:主要用于斜坡脊索瘤、岩斜脑膜瘤等斜坡病变的切除。鼻腔及蝶窦操作大部同经鼻腔一蝶窦人路。不同之处如下:(1)切除右侧中鼻甲,做右侧鼻中隔带蒂黏膜瓣。(2)去除所有附着于蝶窦下壁的残余犁骨,确定翼管开口和翼管动脉、翼管神经,在翼管内侧,向下后方磨除蝶窦底壁,直至颈内动脉转折处。(3)对于上斜坡病变,磨除鞍底、斜坡凹陷、病变侧鞍旁和斜坡旁颈内动脉管表面骨质后,抬起垂体,去除鞍背骨质和病变侧颈内动脉管后壁骨质,继续去除斜坡骨质显露硬膜。范围包括鞍底、鞍旁颈内动脉、斜坡旁颈内动脉、斜坡硬膜。在病变侧斜坡旁颈内动脉内侧切开硬膜。(4)对于中、下斜坡病变,去除翼管水平以上的双侧颈动脉管之间的斜坡骨质;切开并剥离鼻咽部黏膜,磨除下斜坡骨质,显露斜坡硬膜,切开硬膜切除硬膜下病变。
5.经鼻腔一枕骨大孔/颅颈交界入路:主要用于枕骨大孔区病变,如脑膜瘤等的切除。基本步骤同4中的下斜坡人路,不同之处是由下斜坡进一步向下方扩展。切开并剥离鼻咽部黏膜,磨除斜坡骨质,向外侧至咽鼓管内侧。
6.经鼻腔一海绵窦入路:适用于起源于或侵入海绵窦的病变的处理,这些病变包括垂体腺瘤、脊索瘤、神经鞘瘤、脑膜瘤等。在经鼻腔一蝶窦入路的基础上向外侧扩展,充分显露蝶窦侧壁。切除中、上鼻甲和前中组筛窦。向内磨除蝶窦底壁直至翼管,磨除翼管和三叉神经上颌支(V2)之间的骨质,上方磨除外侧视神经一颈内动脉隐窝(OCR)骨质,侧方磨除鞍旁颈内动脉管骨质,根据需要可向内侧移位颈内动脉改善显露,从颈内动脉(ICA)前膝(内侧)到V2(外侧)切开硬脑膜后可到达下海绵窦。在颈内动脉外侧、海绵窦上外侧由内向外直接切开硬脑膜可到达海绵窦上方。
(二)内镜经颅锁孔手术入路
1.内镜经额下入路:适用于前交通动脉瘤,颅咽管瘤等疾病的治疗。仰卧位,头部后仰20°,稍偏向对侧,头架固定,眉弓上或发际内弧形切口,皮肤切开,额骨外下方钻孔,形成眶上骨瓣,弧形剪开硬脑膜,翻向下方,充分引流脑脊液使额叶与前颅底分离,通过额叶与颅底的间隙引入内镜。颅中窝的病变,内镜要跨过眶顶和蝶骨小翼到达颅中窝。对位于鞍旁及前中颅窝交界处的病变,内镜要斜向中线侧,嗅神经和视神经是重要的解剖标志。
2.内镜乙状窦后入路:适用于治疗CPA、岩斜、枕骨大孔区病变,包括累及颅底该区域V~Ⅻ脑神经的神经鞘瘤、脑膜瘤及神经血管疾病等。标准侧卧位,使星点位于最高点,头架固定,取耳后长约3cm皮肤切口,牵开皮肤、皮下及枕下肌肉,以星点作为解剖标志,在横窦和乙状窦交界处钻孔,扩大骨窗约1.5cm,弧形切开硬膜,翻开,缓慢释放桥小脑角池脑脊液,在岩骨后和小脑间引入内镜,进入CPA池显露和观察周围结构,并进行相应操作。
(三)内镜联合显微镜手术
主要用于表皮样囊肿手术、动脉瘤手术和微血管减压手术,显微手术中观察等。在微血管减压手术中也可应用神经内镜寻找、确定责任血管,显微镜下成功分离责任血管后,内镜观察分离是否完全,并仔细观察有无其他责任血管。
(四)颅底重建
内镜经鼻颅底外科手术后可伴有大的硬膜缺损。颅底重建恢复颅底完整性对于手术效果至为关键。修补材料可分为游离材料和带血管蒂的组织瓣,前者包括自体的脂肪、肌肉、筋膜等材料,还有人工材料如人工硬脑膜、生物胶、明胶海绵、骨替代材料等。带血管蒂组织瓣包括带蒂鼻中隔黏膜瓣(应用最为广泛)、带蒂中、下鼻甲黏膜瓣、硬腭黏骨膜瓣、带蒂额骨骨膜、颞枕肌筋膜瓣等。强烈推荐使用带血管蒂组织瓣重建颅底(B级证据,RichardJHarvey,TheLaryngoscope,),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北京白癜风好的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