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鼻咽囊肿 > 治疗医院 > 1179IARC研究发现HPV相关

1179IARC研究发现HPV相关



编译:马辰凯

来源:肿瘤资讯

一项最新的关于头颈部肿瘤大样本的遗传学研究发现一些人感染HPV后会演变成肿瘤,而另一些则不会。头颈部肿瘤是包括口腔,咽(口咽、鼻咽和下咽)、喉部的肿瘤。发表在《NatureGenetics》的研究发现了7个新的遗传位点,一个与口咽部肿瘤相关,6个与口腔肿瘤相关。这个研究为更进一步了解这些肿瘤提供了基础。

虽然口腔感染HPV,特别是HPV16,是诱发口咽癌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口腔和口咽肿瘤仍主要是由吸烟和酒精引发的。HPV相关的口咽癌发病率不一,美国约有60%,欧洲有30%,南美洲更低。遗传因素也被认为和口腔肿瘤、口咽癌有关系,特别是酒精相关基因多态性,包括ADH1B和ADH7。

为了寻找其他可疑位点,此项研究纳入了来自12个流行病学研究的个被鉴定过基因型的人群。在完成质量控制之后,有个病例和个无肿瘤人群被留下来进行了分析。由于研究人群的祖先不尽相同,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来对每个大洲进行分析并对年龄、性别进行了调整。各个大洲的结果则通过固定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来获得总体的口腔癌、口咽癌。虽然在这个研究中存在着不同的祖先,但根据祖先的监督分析发现大于90%的入组人群是来自欧洲的祖先。

对总体和特定位置肿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现了9个区域在全基因组上有差别。总体上来说,口腔肿瘤和咽部肿瘤与rs(5p14.3),rs(4q23),rs(10q26.13),rs(11p15.4)和在6p21.32的SNPs有关。26个变异与口腔癌相关(P5×10?8),其中4个对到2p23.3,一个在4p23,3个在9p34.12,13个在5p15.33,5个在9p21.3。对于口咽部肿瘤,新的变异位点在6p21.32。对于P5×10?8的可疑位点,也通过ENCODE和eQTL的信息对其进行了注释。由于存在着地理位置上的不同,在排除了CEU小于70%的祖先后,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也同样得到了相类似的结果。

位点rs(4q23,ADH1B)曾作为口腔癌和口咽部肿瘤可疑位点被报道过。在之前的报道中,变异位点存在着地区、吸烟状态和饮酒情况的异质性。其余3个4q23的SNP是P5×10?8,尽管条件分析显示这些事非独立的标志。位点rs(ADH7)变异在之前的报道中是与口腔癌和口咽部肿瘤有着很强的关联程度,而在另一个上消化道肿瘤的GWAS研究中显示中等的关联强度。在总体口腔癌和口咽部肿瘤中,发现了10q26.13的rs(OR=1.67,p=1.58×10?9),分别与口腔癌(OR=1.71,P=1.04×10?7)和口咽部肿瘤(OR=1.70,p=7.9×10?7)有关。在LHPP基因上的rs被报道是一个调节位点。但是,这是一个在低频的连锁不平衡中的少见内含子缺失,因此,也需要在不同的人群中进行更多的验证。位点rs是一个在边界性关联的内含子变异(OR=1.19,p=4.78×10?8)。Rs是位于OR52N2的上游,编码嗅觉受体,也在编码E3泛素化,还一些脑组织的eQTL。

在2p23.3上,4个SNP与口腔癌相关,而在条件分析中并没有显示独立性。这些信号对应到高度连锁不平衡的地方,包括C2orf16,ZNF,CCDC和GPN1。领导SNPrs,与口腔癌相关,但不与口咽部肿瘤相关,对应到GPN1的内含子区。而GPN1是编码参与RNA聚合酶II转运和DNA修复的GTP酶。口腔癌和rs的关联性在不同区域、性别、吸烟、饮酒状态中存在着同源性。

在5p15.33位点中,也存在着口腔癌特有的可疑位点。在最明显的rs中,其与口腔癌风险存在着负相关(OR=0.74,p=5.54×10?10),并和第二强的rs都在较低的连锁不平衡中。这两个变异间隔7kb,对应到CLPTM1L的内含子区。在分层分析中,其在不吸烟和不饮酒的人群中显示出较强的关联。条件分析显示出这些SNP并不是完全独立性。值得注意的是,rs能增加口腔癌的风险,这个与之前黑色素瘤的研究结果类似,但与肺癌的研究结果完全相反。

在9q34.12中与口腔癌相关的变异都对应到编码参与皮层发育的粘连蛋白LAMC3的内含子中。最强的rs显示出分层中一致但较弱的与口腔癌相关的关联强度(p=0.)。rs和其他3个强关联的SNP均位于高度连锁不平衡。

口腔癌关联分析中最突出的发现是位于HLA2的6p21.32中。最强的rs位于HLA-DQB15‘的上游1.7kb处。和其他在6p21.32的变异一样,显示出地理区域的异质性:对于南美人群没有效应(p=0.62)。rs没有显示出多层的独立信号,提示这可能是一个常见的单倍体。

总之,此项研究鉴别出7个口腔和咽部肿瘤的可疑位点,包括HLA2类单倍体的强关联的位点。将来需要在独立的人群中进行重复研究,并且需要进行生物学上功能的验证,来建立对这些关联更深入的理解。

欢迎加入良医汇学术讨论群

请加肿瘤资讯小助手:oncologynews1

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

血液淋巴肿瘤,姑息治疗群等着你!

(本群仅为学术讨论群,只接受专业医生)

无论是研究前沿、临床解读,还是医学人文、行业趣事,都期待您的分享!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oncologynews

liangyihui.net我们会认真阅读您的稿件,一旦录用,稿费:-0元欢迎添加小编s版权声明

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资讯”。

在专业平台说观点?首选肿瘤资讯

投稿信箱:oncologynews

.







































鐧界櫆椋庤兘娌讳簡鍚?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庣殑濂藉尰闄?


转载请注明:http://www.kqlpb.com/zlyy/2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