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鼻咽囊肿 > 治疗医院 > 鼻咽癌的诊断与分期

鼻咽癌的诊断与分期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头颈部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可作出诊断,完整的诊断应包括鼻咽癌的部位,组织学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例如,鼻左侧壁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T3N2M0Ⅲ期。

鉴别诊断01

恶性淋巴瘤

鼻咽的淋巴组织,一般为中、高度恶性的NHL。临床表现以鼻咽症状或颈部肿物为主,但与鼻咽癌相比,头痛与脑神经麻痹的症状少见。患者多伴有全身多处淋巴结大,如颈部、下、腹股沟、纵隔等部位淋巴结大,及发热,肝大、脾大等全身症状和体征。鼻咽部种块常表现为黏膜下球形降起,光滑,少有匮疡坏死,颈部淋巴结质地较软,或中等硬度呈韧性感,单个或多个融合为分叶状,但活动度较好。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活检。

鉴别诊断02

鼻咽纤维血管瘤

鼻咽部最常见的良性种瘤。该病好发于青少年,尤以男性多见,常见的为鼻咽反复出血,常无淋巴结增大,少见头痛和脑神经症状。镜下可见鼻咽部圆形或分叶状肿物,表面光滑而血管丰富,呈暗紫红色,触之质韧,极易出血。CT/MR1增强扫描或MRA可确诊。临床上一旦怀疑为鼻咽纤维血管瘤,钳取活检时应慎重,以免大出血,应在手术室活检或整体肿物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鉴别诊断03

鼻咽结核

鼻咽结核病变常位于顶壁,顶后壁,呈糜烂、浅表溃疡或肉芽样小结节,表面分泌物多。颈部增大淋巴结质较硬,常与周围组织粘连,有时有触痛。常伴有午后低热、乏力、盗汗等全身症状,多无头痛及脑神经麻痹症状可同时有其他结核病灶或既往结核病病史,临床与鼻咽癌鉴别较为困难,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04

颅底脊索瘤脊索瘤

胚胎发育时残存的脊索发生的肿瘤,位于中线骨骼部位,发生于颅底斜坡者约占全部脊索瘤的1/3,以30-5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脊索瘤的特点属于低度恶性,生长慢,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可有溶骨性破坏。临床表现以头痛,脑神经麻痹及中线部位的颅底骨质破坏为特征,肿瘤向颅内生长,亦可向下侵至鼻咽顶或顶后壁,呈现黏膜下肿物隆起,颈部无肿大淋巴结,CT/MRI检查有助于诊断,经鼻腔肿物活检或立体定向穿刺活检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05

鼻咽囊肿

鼻咽囊肿鼻咽潴留性囊肿好发于鼻咽顶壁,一般直径较小,表现为圆形肿物,表面光滑,半透明,一般根据外观即可确诊,用活检钳压迫时有波动感,活检时可有乳白色液体流出。

鉴别诊断06

鼻咽增生性病变

鼻咽增生性病变多为顶壁、顶后壁单个或多个淋巴滤泡样小结节,无溃疡坏死,黏膜光滑有充血,无头和颈部淋巴结增大,在诊断难时则依靠病理确定。

中国鼻咽癌分期版与UICC/AJCC分期第8版

注:黑字部分为版分期,括号部分为分期的对比内容

原发肿瘤(T)分期

Tx

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

未发现肿瘤,但有EBV阳性且有颈转移淋巴结

T1

肿瘤局限于鼻咽、或侵犯口咽和/或鼻腔,无咽旁间隙受累

T2

肿瘤侵犯咽旁间隙,和/或邻近软组织受累(翼内肌、翼外肌、椎前肌)

T3

肿瘤侵犯颅底骨质结构、颈椎、翼状结构,和/或鼻旁窦

T4

肿瘤侵犯至颅内,有颅神经、下咽、眼眶、腮腺受累,和/或有超过翼外肌的外侧缘的广泛软组织侵犯

淋巴结转移(N)分期

Nx

无法评估区域淋巴结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单侧颈部和/或咽后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且位于环状软骨下缘以上区域

N2

双侧颈淋巴结转移:最大径≤6cm,位于且环状软骨下缘以上区域

N3

颈淋巴结转移(不论侧数):最大径6cm和(或)位于环状软骨下缘以下区域。

远处转移(M)分期

Mx

无法评价有无远处转移。

M1

远处转移。

TNM分期

0期

TisN0M0

Ⅰ期

T1N0M0

Ⅱ期

T0-1N1M0,T2N0-1M0

Ⅲ期

T0-2N2M0,T3N0-2M0

Ⅳ期

Ⅳa期T0-3N3M0或T4N0-3M0

Ⅳb期任何T、N和M1

附:颈部淋巴结分区标准:

第Ⅰ区(Level1)包括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第Ⅱ区(LevelⅡ)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组,起自颅底至舌骨水平,前界为胸骨舌骨肌侧缘,后界为胸骨锁乳突肌后缘。第Ⅲ区(LevelⅢ)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中组,自舌骨水平面至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前后界同Ⅱ区。第Ⅳ区(LevelⅣ)为颈内静脉淋巴结下组,自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处至锁骨上,前后界同Ⅱ区。第V区(LevelV)为颈后三角淋巴结,包括锁骨上淋巴结,前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后界为斜方肌,下界为锁骨。VA,VB区以环状软骨为界。第Ⅵ区(LevelⅥ)为颈前隙淋巴结,亦称内脏周围淋巴结,包括咽后淋巴结、甲状腺周围淋巴结、环甲膜淋巴结及气管周围淋巴结。两侧界为颈总动脉,上界为舌骨,下界为胸骨上窝。

备注:MRI颈部转移淋巴结诊断标准1.横断面图像上淋巴结最小径≥10mm;2.中央坏死或环形强化;3.同一高危区域≥3个淋巴结,其中一个最大横断面的最小径≥8mm(高危区定义:N0者,Ⅱ区;N+者,转移淋巴结所在区的下一区);4.淋巴结包膜外侵犯(征象包括淋巴结边缘不规则强化、周围脂肪间隙部分或全部消失及淋巴结相互融合);5.咽后淋巴结,最大横断面的最小径≥5mm。

SELECTION往期精选

年中国肿瘤医保政策变更

为什么会得鼻咽癌

鼻咽癌发病情况

鼻咽癌的放射治疗

如何预防鼻咽癌

赞赏

长按







































春季白癜风注意事项
白癜风去哪里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kqlpb.com/zlyy/8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