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鼻咽囊肿 > 治疗方法 > 居士学佛100問五
居士学佛100問五
居士學佛問(五)
(做一個合格和如法的佛門弟子)
16、一个人可以有两个师父吗?
17、应该怎样听闻佛法?
18、讲经说法的规矩是什么?
16、一个人可以有两个师父吗?
有一个具备资格的师长就足够了,但遍礼依止一百位师长也一样没有不对之处。师徒关系不一定是有特别仪式才建立的。如果你向一个人求法,他亦应求教了你,即使他所教的少至只是经上的一个字,你与他的师徒关系也就建立了,你必须终生视他为师长和视他与佛无异。如果在建立了师徒关系后对师长不尊重,就成了修行成就上的障碍。如果你有一百位师长,而你对其中一位不尊重,在其他九十九位师长处所学的都难以成就。一般来说,虽然你也可以依止多位师长而修学,但师长太多时反而有可能令你对修持之道的理解混淆,倒不如好好依止一至数位具德师长,老老实实地去承侍及修学。如果只是去听佛法开示,而自己并非求法的人,心中亦未生出:‘他是我的师长!’之念,则不一定要视讲者为自己师长,但当然仍要对说法者生起如佛想之正确听法心态。如果参与灌顶或自己求法,则师徒关系肯定是建立了,必须视授者为自己的其中一位师长。在一些较多人参与的灌顶或授戒法会中,授者不一定记得所有得法或得戒者,但这不代表师徒关系就不成立。
附:什么是‘根本上师’?一个人可以有多位‘根本上师’吗?
‘根本上师’的藏文是TsawaiLama,他是我们成就无上佛果的因。所有佛法的成就,无不源自依止根本上师。依止上师就似是一棵大树的树干,一切佛法成就与证悟好比支干及树叶、果子等,它们都依靠树干而生出,全部源自大树的主干。如果缺少了主干,就不可能有支干、树叶及果实了。‘根本上师’并不是西藏独有的新概念。不论南传佛教、汉传佛教或藏传佛教,都源出于传统印度佛教,而‘根本上师’及依止师长的概念正是佛教的基础概念。初修持的人,不需刻意寻找根本上师,应先行好好学习皈依及因果法门等,并尊敬依止所有你曾向其学习的师长。‘根本上师’就是最能令我们的心得益与进步的一位师长。谁是你的‘根本上师’,不需要你刻意决定,而往往是到时你自然知道的。你可以有多位师长,有些师长可能很有名气,但有些或许只是默默无名的僧人。在师长之中,哪一位的教法对你最有益处,他就是你的根本上师。你的根本上师未必有名气,也不一定说法善巧,甚至可能是从未正式登座说法的一位普通僧人。一旦你心中生起觉受,感到这个人就是你的根本上师,他就成为了你心中的根本上师,这过程并没有任何仪式,你也毋需向这位师长请求或表白,即使他不知道你视他为根本上师也不要紧。自己的根本上师是哪一位,你要视为秘密,并无需要向人宣传。事实上,‘根本上师’似像是一个概念多于一个人物。如果你视某人为根本上师,你就要视他为你所有师长的总体,你所有的师长你都视为是他的化现;你应想著所有师长的体性是一体,也就是你的根本上师。透过供养承侍根本上师,你想著是正在承侍所有你的师长。你只需一位根本上师,而你要视自己的其他师长是他的化现,所以毋需多于一位根本上师,反正其他师长你一样要去尊敬侍奉。一旦认定了根本上师,我们最好不要改变心意,否则利益不大。
附:如果发现自己之师长所作所为与佛法背道而驰,怎么办好呢?
我们必须在依止一位师长前详加观察,不是看到报纸宣传便一窝蜂地前去依止。世间上的学问,我们尚须择明师依止而学,何况生死、成就大事?如果已经依止了一位师长,我们就应该看他的功德,而不是去挑他的过失。如果他有什么过失,你应该早在观察期中决定不去依止。一旦已经在心中生起了依止心,再反悔就已太迟了。没有人逼你去依止一位师长,这纯粹是你个人的决择。如果并未好好去观察便盲目依止,只可怪自己了。如果我们以批评及狭窄的心胸去看,世上全都是有过失的人。即使佛陀再世,在你眼中也一样会是充满过失的。佛陀在世时的俗家亲戚提婆达多便是一个好例子:他眼中的佛陀不但并非圆满的圣人,反而是他的敌人,所以他还处处陷害佛陀。若透过智慧的眼光去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一个凡夫都有值得你去学习及尊重的特质,何况自己的师长呢?你眼中的师长之过失,极可能是你内心的反映而已,并不一定是师长真的有过失。如果你真的肯定师长在客观上有过失或根本没有真正之不断传承等情况,最好是悄悄地疏远而另寻师长,但绝不可批评已依止之原来师长,心中仍要视他为自己的师长中之一位。在传统中,一个修行人可以有多位师长,所以再依止其他大德是没有过失的,但谤批自己之任何一位师长则是不如法的。如果你已与某人建立了师徒关系(即使只是在心中依止而并无告知师长),就不要再批评他。你尽管可再依止其他师长,但不要评谤原来的师父。其他人如果与他并无师徒关系,这个人又的确真的有很大的根本过失,或许还可出言以维护正信佛教的形像,但作为徒弟的你就不要插嘴了。总而言之,依止一个师长前要观察入微,依止后就要视师如佛了。
17、应该怎样听闻佛法?
(一)听闻的规则与道理。
(1)思维听闻佛法的殊胜利益。龙树菩萨在其《听闻集》中写道:‘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大意是说,由于听闻讲经说法,就能知道、明白宇宙万事、万物的真相,建立正确的见解,得大智慧,解除疑惑,明辨善恶,从而避免错误,解脱烦恼,身心健康,快乐无忧,脱离生死大苦。如禅宗六祖慧能,就是听闻《金刚经》而开悟,得大智慧、大辩才、大快乐,其《六祖坛经》,传遍天下,影响中国文化至深至远,公认为中国文化之经典。
一位学佛的医生庆幸自己能听闻到佛法,她说:我们在学医时,我们念病理、内、外、妇、儿……种种的科别,里面所讲的众生种种痛苦,就是佛经的注脚,可以说是给佛经的‘苦谛’作注解。念下来,会发现我们所学的东西,样样不离佛法。在念组织学的时候,电子显微镜显示告诉我们,细胞膜上有孔,后来又发现,孔上又有膜。所以,当我们在念《华严经》的时候,更容易了解到‘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的伟大。念一念‘在一毛孔中转大*轮’的句子,就觉得很有意思。
佛陀在古时候就讲过,我们的身体里有好多、好多的虫啊!当我们念了医学以后,发现白血球的运动、变形虫的运动,它一下子在血管里头,一下子钻到血管外头,哪里有问题,它就奔赴而去了。这些佛陀在二千多年以前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不需要搬一个电子显微镜,这是何等的大智慧啊!他老人家也不需要拿一个天文望远镜就可以说:‘有世界如盘形,有世界如洄复形。’(不同的星系)
我们上解剖的时候,更容易了解‘缘起性空’的道理,而容易练习不净观。一个人的眼睛、鼻子、头发都还在,可是他的呼吸没有了,一切都停了,本来你可以跟他握握手、谈谈话的,但是,现在你看著他竟然无语以对。再把他一样一样的割开,发现人在哪里呢!我在哪里呢?我们应该由这种分析上慢慢的来思考一下,进而体会《心经》上所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道理。以前在法师讲到净色根的时候,曾经回想到我们在念‘神经’的时候,讲到‘痛觉’,或是其他的感觉传导,说穿了,只不过是细胞内外的一些钠离子、钾离子出出入入电位改变,一些化学物质传送而已。它出它入然后又大概各自回去,就是这样,那就是平常我们所执著的‘痛’,或是我们平常所执著的触觉、欢悦或是痛苦啊!从这些里头,一样一样的来回想,才发现,其实佛陀老早就把这些医学的道理说得很清楚了,只是我们现在用不同的文字、不同的叙述来看而已!
佛经天天念,不懂也念,但愿书念千遍,其义自现。后来,发现这都用上来了,最近才慢慢体会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头所讲:‘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医院去以后,我发现不仅是‘十二如来在一劫当中’,我发现每天都有好多的‘如来’(病人),敲了我诊察室的门,进来告诉我苦、集、灭、道的道理,来教我念佛,来提醒我要提起这一念佛号,免堕生死轮回。本来学佛学得很散漫,在过去总是觉得念一句阿弥陀佛,这是很简单的,五逆十恶念个十句都能够往生,这有什么难呢?哎呀!像我这个样子,决定没有问题!行医以后,每天那么多尊的‘如来’(病人)来‘演戏’教我,演出了这种念佛的困难性,才叫我整个心境改变了,不敢再轻忽,也才发现到佛菩萨是何等的慈悲!佛菩萨为我们,如此倍尝辛酸!当我到肿瘤科以后,更加体会到佛菩萨在教导众生的时候的那种心境。
无始劫以来,佛陀眼看著我得那么重的‘病’,伸著手一直要拉我,但我一直不肯接受治疗,至今流浪生死,备受众苦。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里面互相猜忌、互相怀疑,习惯了以后,我们不能够相信任何的好事,我们不敢相信阿弥陀佛老早老早为我们苦心设计了一个极乐世界,在那边等待我们,每天每天在那里等待我们,伸著手,准备接引我们到那里去,我们已经失去了这种相信的能力了,在这段时间,我才慢慢体会到,佛说净土法门是难信之法。在医院里几乎每一位病人来告诉我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告诉我一段不一样的法,来提醒我们念佛;用一种不同的角度,一种不同的激励方法来教我们念佛,这时候才发现到:原来每一个众生,都是我们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物件,他来教我们怎样往上求佛道,怎样往下度众生,就好像观世音菩萨所拿的杨柳枝一样,杨柳枝心是向上的、坚实的,但是它的枝条是柔软的、向下的,我们在学习当中,必须要同时学得杨柳这种坚硬的枝心向上,以及这种柔软的枝条向下。当我们换了一个角度的时候,当我们用一种学佛的心来学医,用学佛的心来行医的时候,这一切似乎都变了!慢慢才体会到所谓的‘平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有一个十五岁的小女孩,是鼻咽癌,她告诉我:‘喝牛奶的时候像刀子割喉咙一样,几天几夜喝不下一点东西。’她只是一个小小的孩子,这么大的压力与恐惧,常使她瞪直了眼睛,呆呆地躺在床上。由于观察病人的痛苦,听他们细诉,我才明白原来饿鬼、地狱的苦,不是像我原来所想像——‘是佛怕人做坏事讲来吓人的。’也才深信佛是真语者、实语者。我也感受到烤鸭的呼唤——我的内心跟看到病人是一样的难过!‘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我们怎么晓得,今天我们加在烤鸭身上的痛苦,来日不是这样的加在自己的身上呢?这种痛苦使她念佛,她和她妈妈也发心皈依,受五戒了,当我为她们讲解杀生戒时,她的妈妈流著眼泪说,一直到她看见女儿在生死边缘的挣扎,皮肤焦烂的苦,她才了解过去杀鸡时,刀子加给鸡脖子的痛苦。佛菩萨教人念佛的方法有很多,为什么一定要等如此千般受苦才回头呢?
还有另一位鼻咽癌患者,他的肿瘤很大、烂穿了皮肉,颈总动脉都可以看得见,一个眼睛大,一个眼睛小,脸都已经歪了,颈动脉大血管破裂,血流得一蹋糊涂,在这个时候,我教他念佛,没有想到,他真的能够把持住这一句佛号,一句又一句地念,他的声带已经受到了肿瘤的破坏,念佛已经不能够念出声音来,他用沙哑的声音告诉我说:‘我在这里修身养性,我在这里反省我一生所作所为,什么事做错了,我很想去做一些善事,当我好起来的时候,请你带我到寺庙去。’我心里很难过,为什么我们一定要等到这一天,才想到‘我要去做善事,我要去寺庙?’请问大家,我们平常身体健康、精神饱满的人,每天有没有这样的用功来念呢?我们一定要等到这种力不从心的时候吗?当我们像他一样痛苦的时候,有没有像他这种忍耐力来念佛呢?若静坐的时候,念佛有十分的工夫,亦即念得一百句是一百句,没有一句打失;念得一万句是一万句,没有一句打失,才是十分的工夫。静坐中有十分的工夫,动中只有一分;动中有十分的工夫,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有十分,病中只有一分;病中有十分,临命终只有一分,我们有多少的工夫能够来经历这种生死的考验呢?我看著他的时候,陪著他念佛,念到我泪流满面,想到佛在《地藏经》里面咐嘱地藏菩萨的话:‘勿令众生堕于恶道中一日一夜。’看著他人也看著自己,在这个六道轮回中生死流转,不知要到几时?而佛菩萨那么慈悲,甚至不忍心让我们堕到恶道中一日一夜,辗转反覆,一劝再劝,诚如灵山寺佛堂上题的对联:
累吾化身八千次
为汝说法四九年
若不觉悟,我们怎么对得起佛陀呢?
另外一个鼻咽癌的女病人,才二、三十岁,医院里,呼吸困难(因肿瘤压迫呼吸道),医院来急救,作气管切开术。而气管插管急救无效,早上就断气,血压、心跳也都测不到了,家属在办离院手续!我一看,人已经断气了,那时候内心感到很难过,在耳边跟她说:‘你在短短的生命中,已经经历了那么大的痛苦,在这个时候,请你提起正念跟我来念佛。’因佛昔本誓:‘若有众生欲生我国至心信乐,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此时唯愿佛慈悲摄受。我在旁边一句又一句地念,没有想到,她竟然泪流满面,当时,我把加护病房的护士请过来,告诉她们:佛法所说的人在呼吸停止以后,‘八识’64还没有离开,得到了证实。我们千万要善待一个临终的人,我们千万要善待一个所谓‘死掉的人’。面对死亡,我每次都会记得她流下来的眼泪,希望大家也能够记得!
当深入了解一个众生的苦楚,倾听他们夜晚的呻吟时,才会体认到佛为什么要一再一再地来说这个‘苦’字,佛法并不是悲观的,佛已经用他的大智慧,看到我们所受的种种苦,所以,他才来说这些法,为的是叫我们不再吃这样的苦头。
在我值班室的隔壁住著一位年老的病人,从他的脸可以看得出来,他是一个相当有学问修养的人,据说他以前是大学教授,每天我进去的时候,从来没看他张开过眼睛,大、小便不能控制,就泡在这个屎尿堆里面,过去曾经是一位有学问、有地位的教授,今天却躺在这个屎尿堆中,不省人事,也没有家属来照顾他,每天我进病房的时候,就在他耳朵边喊著:‘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总是把他叫一叫,摇一摇。这天,他竟然很出乎意料之外的,念了二声阿弥陀佛,而且他奋斗著合掌,他想要念,但是那二声过后,我却没有再听到第三声的佛号。大家想想看,这就是‘老’啊!想要合掌念一句的佛,想要奋斗出一句的阿弥陀佛,都这么难,我从他的眼睛里面,看到他的意愿,却听不见那个声音,原来,老来念一句佛,是娑婆世界的大难事啊!想想生、老、病、死,想想人生的种种痛苦,现在就应该加紧用功学佛、念佛啊!
因此,我们应以五种思维,听闻佛法:第一、思维佛陀在世极其珍贵难遇,佛法在世也极其珍贵难遇,因此,应作珍宝想。第二、思维听闻佛法,能不断增长智慧,因此,应作眼目想。第三,由于得到大智慧,能有正确的见解,对于事理才会有正确的认识,才能通达宇宙、人生一切之总相(空相、真相)和别相(差别相),因此,应作光明想(象征智慧)。第四,思维听闻佛法,身体力行,最终能得到涅槃菩提果(佛果),快乐无忧,因此,应作殊胜利益想。第五、思维听闻佛法,现在也能得到成就佛果之因缘,即得到止(定)观(慧)之乐,法喜充满,因此,应作法喜无过失想。如此思维,即是思维听闻佛法之殊胜利益。应反复思维,方能欢喜听闻,方能入佛门,方能接受佛陀之教育,方能得到殊胜的大利益。
(2)对佛法和法师恭敬供养。《地藏经》云:‘专信恭敬听闻法,不应于彼起毁谤。于说法师供养者,谓于师起如佛想。’大意是,要专一、净信、恭敬地听闻佛法,不可毁谤。对讲经的法师,要像对佛陀那样,恭敬供养,不应挑剔法师的毛病,诸如持戒不严、出身低下、相貌丑陋、语言粗俗、话不悦耳等。听闻佛法时,应按照以下六条要求自己:第一、谦虚律己。所谓慢(傲慢)如高山,法水(比喻佛法)不入。第二、按时听闻。第三、恭敬供养。第四、不应嗔怒。第五、如法修行。第六、不求法师过失。所谓:观德莫观失。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样才能身心受益,有所长进。正如印光大师所说:‘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无恭敬而致亵慢,则罪业愈增,而福慧愈减矣。’(《(正)复邓伯诚书一》)
可见,得到佛法殊胜利益的关键,就是恳切至诚,十分恭敬。
(3)正式听闻的规则与道理。首先,断除三种过失。第一、人虽在场,心不在焉,听而不闻。第二、虽然在听,但心不清净,自以为是,听不进正法。第三、心不专一,不能坚持,不能牢记。
这样听闻佛法,得不到殊胜的大利益,因此,应断除以上过失。听闻时,应一心专注,如理(按照佛法)思维,反复忆念。还应作以下六种观想,对治上述过失。
其次,具足六种观想。第一、应观想自己像病人。什么病?贪(贪得无厌)、嗔(愤怒报复)、痴(不信因果、任意妄为)等,此乃三毒,害人害己,引发种种痛苦和烦恼。第二、应观想说法师65像医生,亲近听闻,恭敬供养,依教奉行,治疗病苦。第三、应观想说法师所讲佛陀的教诫像药品,能治大病,故应珍视、忆念,牢记在心。第四、应观想精勤修行像服药治病。如果看了医生不吃药,病能好吗?对法师所讲佛陀的教导,若不依教修习,则不能对治贪、嗔、痴等大病;若不持之以恒、认真专一、长期修行、身体力行,则无法解脱种种痛苦和烦恼。第五、应观想说法师就是佛陀,至诚恭敬。第六、既然佛法有如此功效,我们当然希愿优秀的法师来弘扬,使正法久住世间,造福社会,利益一切众生。
正如印光法师所说:‘大觉世尊,善治众生身心等病,善使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心病者何?贪嗔痴是。既有此病,则心不得其正,而逐情违理之念,炽然而起。此念既起,必欲遂己所欲,则杀盗淫之劣心,直下现诸事实矣。所谓由惑造业,由业招苦,经尘沙劫,无有了期。如来悯之,随彼众生之病,为之下药。为彼说言,贪嗔痴心,非汝本心。汝之本心,圆明净妙,如净明镜,了无一物;有物当前,无不彻照。物来不拒,物去不留;守我天真,不随物转。迷心逐境,是名愚夫;背尘合觉,使入圣流。人若知此,心病便愈。心病既愈,身病无根;纵有寒热感触,亦无危险。心既得其正,身随之而正。以既无贪嗔痴之情念,何由而有杀盗淫之劣行乎?人各如是,则民胞物与,一视同仁。又何有争地争城,互相残杀之事乎?以故古之聪明睿智之王臣,无不崇奉而护持者,以其能致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不识不知,致太平于无形迹中也。’(《(续)香光莲社三圣殿记》)
总之,应如此发心:为利益一切众生,我希愿成佛;为了成佛,现在应修学成佛之因缘;要知道此因缘,需听闻佛法。因此,应思念听闻佛法的殊胜利益,持之以恒,经常反复听闻,勇猛精进,断除三种过失,正确听闻。
18、讲经说法的规矩是什么?
在佛教传统上,开大座讲经说法时,有一定的规矩。这种规矩有两种主流,一出自印度那兰陀佛教大学,另一乃印度超戒寺传统,这两种说论规矩都是正确的。超戒寺说法的规矩,是要在说正题前,先说明:第一、造论者之权威性;第二、所说教法本身之特点;第三、说法者与闻法者该依的规矩。前二者是为了令听众知道将说之法的来源清净(源于佛陀)、有传承(历代祖师)、有依据(经、律、论),而且令听众生出敬信心。
讲经说法必须有清净的传承。想听或讲一个法门的人,首先要弄清楚其传承来源。如果是学一部论,有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弄清——这是谁著的论?传承依据是什么?是否继承印度诸宗大师之思想与传承?抑或是著者自己的‘创作’?如果是自己的‘创作’,如果来源、传承及依据不能确定清净及可靠,则所学到的不一定是佛法!若依之修持,所得之‘证悟’极可能是连本师释迦牟尼也没听过的‘证悟’,便有卷入歪门邪道的危险。
口传必须是口耳相传,历代不断。很多人以为自己看看经文就行,其实传承是十分重要的,传承之加持亦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靠自己的猜测、想像,以凡夫的心态理解,信口开河,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很容易误解、歪曲,甚至流于歪理邪说,误导自己,也误人子弟。实为佛门之不幸。因此,《憨山66大师费闲歌》中说:
修行容易遇师难,不遇明师总是闲;
自作聪明空费力,盲修瞎炼也徒然。
得到明师(参见12问:善知识的标准)的指教,就是传承,可以避免盲修瞎炼的危险。如果是‘我认为如何如何’,‘我的看法如何如何’,‘我要如何如何’,‘我的见解如何如何’,‘我想如何如何’等等,那所说很可能是‘我’法,不一定是佛法!这样的‘我’法,最好不说、不听,否则有走入错路的危险。而应该说:‘经、律、论如何写的’,‘佛陀、菩萨如何教导的’,‘祖师如何讲的’等等。佛弟子必须保持这种传承的清净无误,不要令此传承变质、歪曲或受到污染。否则必害人又害己,为佛门之大患。
讲经说法之规矩分四部分来讲述,一为思维说法的利益;二为对法及佛尊敬;三为说法的正确方法;四为应否说法之准则。
(一)思维讲经说法的利益。
《劝发增上意乐经》中写道,讲经说法有二十种殊胜利益,例如成就智慧、诸佛护持等等。我们虽不为自己的利益而说法,但讲经说法的确能感召这许多益处,这些利益亦有利于我们的修持。
以上所说利益,不限于开大座讲经说法者方能获取。在日常中,不论出家或在家众,亦不论是否师父之辈,如果我们对朋友非正式地讲说佛法,或对畜牲念诵真言67使其听闻,甚至是在诵经咒时观想非人68、龙族、鬼类等也来听闻,都属于法布施69,所以亦得同样利益。
(二)对佛法及佛陀尊敬。
佛陀在说法时,尚且要对自己所说之法表示尊敬而亲手布设法座。我们在说法时,也应像佛陀般对将说之法生敬重心,说法者同时也应忆念佛陀的恩德。
(三)讲经说法的正确心理与方法。
在内心上,说法者不应有赞自谤他的心理,不可因自私而存有密不示人之心,亦不可因为懒惰而拖延说法,而应有慈悲心。为了名声及吸引徒众而说法的心态,是最要不得的。同时,前述闻法者之六种想法,除却第四条对说法人并不适用以外,说法者亦应具备,即必须把听法者视为病人、把佛法视为良药、把自己视为医师、对佛陀念恩及愿正法久住。
在说法程式上,我们应先作沐浴及换上干净的法衣。在步向法座时,应发起清净的说法动机(为利众生愿成佛),(在藏传佛教中还要)观想当天将说之法的历代祖师,最上方为第一代祖师,最下方是得自该法传承的恩师,然后我们对法座顶礼三拜,方可上座。上座后,观第一代祖师降下融入第二代祖师,第二代祖师又降下融入第三代祖师……最后他们辗转全融入了自己的上师之中,然后上师降下而融入坐在法座上的自己的身心中。
在上座坐好后,必须诵念《金刚经》文句: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样做是为了提醒自己:‘我现在虽暂时在高座上说法,但这也是无常!’以防自己生出傲慢的心,自以为是个大法师。
然后,听者与讲者共诵《般若心经》,再由听者供曼达及诵求法偈句,说法者先以额顶触将说之经论以示尊敬,然后全体同诵皈依文。
法会中诵皈依文时,听众与讲者所诵内容有少许差别。
听者应诵: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觉,佛陀正法以及圣僧众,
因作闻学等诸修持故,愿证佛境利普有情生。
说法者则诵:
行者皈依直至成正觉,佛陀正法以及圣僧众,
因作讲说等诸修持故,愿证佛境利普有情生。
最后,说法者应作说法手印,并诵:
天与非天人与非人王,及帝释等护持正法众,
佛陀善说寂静安乐因,我今宣说请临听正法。
有些天神及非人众生亦信佛法,但他们天性有极度的洁癖,不能忍受与人一起坐在地上。我们虽无天眼能看到天神及非人等,但他们或许亦会来临听法,所以我们在心中准许他们坐于虚空中听法。
然后,我们便可开始说法。在说法中,应依据佛说经典,辅以诸论所说,再加上个人或自己师父的体验心得,绝不可凭个人臆测而主观地乱说,亦不可夹杂地、无条理地演说,更不可跳过难讲的部分而专挑易讲的部分。在正常情况下,我们应尽量保持举止优雅及舒颜微笑,令听者对正法心生欢喜。
(四)应否讲经说法之准则。
除特殊情况外,在无人请求时,我们不应主动正式登座说法。立者不应为坐者说法,坐者不应为卧者说法,坐低座者不应对坐高座者说法。此外,对带著武器、骑在马上或者戴帽来听法的人,我们亦不应说法,以示对法之尊重。当然,这些是为了尊重佛法的缘故而存在的规矩。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略为开许,譬如听法者已病至不能坐起时,因为他并非因不敬法而卧著,我们亦可说法;在某些地区的民族文化中,他们是终生必须戴帽的,而这并非不尊重佛法,在这些情况下亦或可酌情开许。
有关这些,其实听法者也应留意,例如在听法时不应戴帽及带兵器、应恭请说法者居上座而说法等等。这些都是佛教的教法传统,是为了表示对佛法的尊敬,并非是为了让说法者感到高人一筹。
以上所说的或许较为沉闷,但如果我们没把初始的部分搞对,后来所作的一切均为浪费时间,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这些前面的细节。
日后大家听法时,乃至日后大家有机会应求而说法时,都应依循。
附:所谓‘自创的佛法’,算不算佛法?
佛法是指佛陀所传之法。佛法分显密两个部分,显法佛经称‘三藏’,即经、论、律三藏;密法佛经称‘四续’,即事、行、瑜珈、无上瑜伽等四续经。三藏、四续都是佛陀所说,或大菩萨所说,而佛陀亲自认可之法,是佛祖开寂后,由菩萨、阿罗汉大弟子经过数次结集,整理成文字资料流传下来,后来又翻译成各种文字的。凡是显宗佛法都有三藏经典和龙树、弥勒、无著、世亲等佛陀亲自授记解经的大菩萨所作的经论的经典根据;凡是佛弟子所作的论释,都是佛经的解说,没有一样是自己新创的;凡是密法都有密续部佛经的根据。‘佛法’只有立教、宣传的教主佛陀才有资格说,因为佛法是断二障,证四身,获遍知的无漏大法,只有亲断二障,亲证无上果位成就的佛陀才有现量经验和说法的‘四无碍’和‘四无畏’智慧,别说无明覆盖的凡人,就连十地菩萨都没有创造佛法的资格。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就会知道,那些所谓‘自创’、‘自悟’之法,都是魔入心窍,弄虚作假,乱法害人者的所为,一律不可信奉。若三宝正信弟子,信奉宣扬此类‘人造佛法’,虚假佛法,就会违犯三皈戒律而毁坏善根。
附:讲经说法和听闻完结时应该如何做?
讲经说法和听闻完结时,听、闻双方应恭诵《菩提道次第愿文》等回向文,或《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在离开时,听众不可像电影院散场般一哄而散,而应犹如不舍得走似地鱼贯离场。这些是为了依循传统及为了积集吉祥的缘起。应将所有功德回向众生和佛果(为利众生愿成佛),这样,才能得到上述所有殊胜的大利益。正如印光法师所说:
‘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聚众流而成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70三有71法界72众生回向。则如火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正)与徐福贤书》)
‘须知真能念佛,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世间福报。若求世间福报,不肯回向往生,则所得世间福报,反为下劣。而心不专一,往生便难决定矣。’(《(正)与陈锡周书》)
‘你要晓得,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还难。何以故?人一生中所造罪业,不知多少。别的罪有无且勿论,从小吃肉杀生之罪,实在多的了不得。要发大慈悲心73,求生西方,待见佛得道后,度脱此等众生,则仗佛慈力,即可不偿此债。若求来生,则无大道心,纵修行的功夫好,其功德有限;以系凡夫人我心做出来,故莫有大功德。况汝从无量劫74来,不知造了多少罪业;宿业75若现,三途恶道76,定规难逃;想再做人,千难万难。是故说求生西方,比求来生做人尚容易。以仗佛力加被故,宿世恶业容易消;纵未能消尽,以佛力故,不致偿报。’(《(三)复智正居士书》)
‘当须发决定心,临终定欲往生西方。且莫说碌碌庸人之身,不愿更受,即为人天王身,及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77,大宏法化78,普利众生之高僧身,亦视之若毒荼罪薮,决定不生一念欲受之心。如是决定,则己之信愿行,方能感佛;佛之誓愿,方能摄受。感应道交79,蒙佛接引,直登九品80,永出轮回81矣。’(《(正)复高邵麟书三》)
‘回向发愿心,谓以己念佛功德,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悉皆往生西方;若有此心,功德无量。若只为己一人念,则心量狭小,功德亦狭小矣。譬如一灯,只一灯之明;若肯转燃,则百千万亿无量无数灯,其明盖不可喻矣,而本灯固无所损也。世人不知此义,故止知自私自利,不愿人得其益。’(《(三)复章道生书》)
‘回向者,以己所修念诵种种各功德,若任所作,则随得各种之人天福报。今将所作得人天福报之因,回转归向于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作超凡入圣、了生脱死,以至将来究竟成佛之果,不使直得人天之福而已。用一回字,便见其有决定不随世情之意;用一向字,便见其有决定冀望出世之方。所谓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也。所作功德,人天因也,回而向涅槃之果。所作功德,生灭事也,回而向不生不灭之实相妙理。所作功德,原属自行,回而向法界一切众生,即发愿、立誓、决定所趋之名词尔。有三种义: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此即回事向理之义。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此即回因向果之义。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此即回自向他之义。回向之义大矣哉!回向之法虽不一,然必以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以其余大愿,不生净土,每难成就;若生净土,无愿不成。以此之故,凡一切所作功德,即别有所期,亦必须又复回向净土也。’(《(三)复愚僧居士书》)
印光法师慈悲心切,再三嘱咐,深恐我们走错路,受大苦。我们应当反复念诵,牢记在心。一心念佛、学佛,求生西方,成佛度众生,报父母恩,报师长恩,报祖国恩,报众生恩。
光明佛坛
已有50余万白癜风治疗方法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